一 灰色的船票

【前言】前面节目易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五部,分别是: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和前因后果,在这五部中易老师为我们讲了一个概念,“是什么”。也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究竟是怎么回事;然后又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也就是在那个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什么会出现。从现在开始易老师将为我们讲述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继往开来,在《继往开来》中也有个核心问题,就是“怎么办”。面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正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闻名的宝贵遗产,怎么办,继承嘛,这还要讨论吗,好,继承。问题没那么简单,比方说孔子有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大家说继承不继承,这个很麻烦啊,为什么,这句话明明白白就是歧视,有人说这不是歧视,至少不是性别歧视啊,因为还有小人嘛,小人不是男人嘛,怎么是性别歧视呢。好,那我问你,孔子他看得起小人吗,看不起,对吧,那他看得起和小人一样的女人吗,那肯定也是看不起吗,都看不起怎么不是歧视啊,而且小人只是男人的部分不是全部男人;女子呢则是女人的全部啊。也就是孔子看不起一部分男人和全体女人,这个也能继承吗,这不有问题了吗,所以这句话历来是作为批判的对象,要批判孔子时就拿这句话说事,这就让一部分喜欢孔子拥护孔子,主张继承孔子思想的人为难了,怎么办呢,他作解释,说其实啊,这里的女子是汝子的意思,《论语》里说到“汝”,就是你了,都写作‘女’嘛,通假字呀,这个解释恐怕很难成立,因为这样一来这句话要怎么翻译,只有你的儿子和小人是最难养的,有这样说话的吗,谁的儿子啊。还有人说,这个小人他也不是小人,是小孩子,也不对,古代小孩子叫童子,如果是小孩子就应该是唯女子与童子为难养也。所以这些辩解恐怕都说不通,我个人认为不通。孔子这句话就是歧视,是性别歧视,是阶级歧视,而最让我们一般人听了这句话愤怒的不在性别歧视,中国古代它就是男尊女卑,孔子不主张男尊女卑他才怪了,让人受不了的是怎么能够把我们女人和那个道德败坏的小人相提并论呢,是受不了这个。这个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说,孔子这句话它是性别歧视,是阶级歧视,但不是道德歧视,孔子没有那个女人不道德的意思,没有在道德上贬低女人的意思。为搞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弄清什么叫君子什么叫小人,在孔子时代,君子和小人这两个概念有两种定义或说是有两种意义,一种是阶级的和身份的意义,还有一种是品级和道德的意义。阶级和身份的意义是君子小人的本意,就是原本这两个词是表示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身份。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宗法制,宗法制度前面讲过,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嫡长子制,就是这个男人的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叫)当然有意见了,但是你如果亲近他,他忘了他是小宗,跟你平起平坐,她忘了她是女人,跟你男人平起平坐,她没大没小,所以不能太亲近但又不能太疏远,不好办,难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就是孔子说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和阶级背景,我们不了解这个时代背景,不了解这个阶级背景,就读不懂孔子这句话,而孔子讲这句话的这个时代背景没有了,宗法制我们现在也没有了不存在了,但问题还在,什么问题呢,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处,比方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男女之间应该怎么样,要不要掌握一个分寸和尺度,也就是说,孔子,也包括先秦诸子其他人,他们得出的很多结论是有特定的环境和背景的,这些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已经不存在了,而他们提出的问题,比方说如何做人,如何治国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这叫什么呢,这叫‘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问题还在嘛,涛声依旧嘛,语境没有了,不见当初的夜晚。那我们应怎么办,我们是拿一张新船票还是拿一张旧船票呢?或还是不上船呢?

【画外音】面对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当然要继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一场历时300 多年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辩论是要为当时礼坏乐崩的时代开出治疗药方,先秦诸子们提出的问题有些在今天依然有意义,但2000多年过去了,背景变了,时代不同,我们应怎样继承这些思想文化遗产呢?

【正文】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继承,我想有三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不能怎么样,如果我们回答不了我们该怎么样,至少要想想我们不该怎么样,这也是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当你遇到一个问题不知该怎么办时,你就可想想我不该怎么办,反过来想,不能怎么样?第一我们不能全盘继承,因为先秦诸子魅力无穷的同时却问题多多,你不能全盘拿过来全盘继承。第二不能具体继承,时代变了,宗法制没有了,你怎么具体。第三不能直接继承,为什么呢,上集讲了先秦诸子的魅力何在,有三个比喻:足球场,铁匠铺,手指头。就是看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像看足球赛,你只能看你不能下场,你不能看着球踢得,哎呀,臭脚呀,我上去,那不行,你不能上场,看铁匠铺铁匠打铁,你也不能自己去打,手指头就更是指月之指,无法直接获得,你不能看我的手指头,你要看那个月亮,所以不能直接继承。

【画外音】先秦诸子的思想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锤炼我们的思想,但智慧的获得要靠自己去理解去感悟,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继承,同时先秦诸子的思想有它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我们也不能全盘地继承,而时代已发生变化,环境也不同了,先秦诸子的思想我们也不能具体继承,那我们究竟该怎么继承先秦诸子的思想文化遗产呢?

【正文】我的答案是四个字:抽象继承。什么叫抽象继承,下定义不如打比方,比方说南唐后主李煜有句词大家都很熟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写这个词是有背景的,什么背景,亡国了,作了俘虏了,被俘虏到宋那边去了,有一天一觉醒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样的春风一样的小楼,我的国家我回不去了,这样一种很具体的亡国之君的恨,我们有吗,没有,我又不是亡国之君,我也不想亡国,但我们可以欣赏这首词,因为我们也有我们的愁,我们愁是别样的愁,但也可能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共同的,这样一种情感体验就叫抽象体验,所谓抽象体验,就是把你的体验从具体的艺术家那个具体的环境和语境当中抽离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验,这就是艺术品能够欣赏的原因所在,否则每个艺术家都有特定的原因,也许那个艺术家哪天失恋,他写了一首曲子出来,你没失恋啊,同样对于思想家的思想我们也可以抽象继承,怎么抽象继承呢,就是把这个思想家说的这些话的特定的那个环境,把它去掉,把它的合理内核抽出来,抽离出来,抽象出来加以继承,实际上人类的思想史就是这样发展的,人类的科学史也是这样发展的,比方说几何学谁发明的,埃及人。埃及人为什么要发明几何学,尼罗河改道,尼罗河每年都改道,河两岸的土地每年都变,每年都要丈量土地测量土地,他要算啊,他发明几何学,但我们拿过来可以干别的吗,我们不测量尼罗河的土地嘛,同样诸子的思想我们也可以这样,就说刚才孔子的那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可不可以抽象继承,可以的,怎么样抽象继承,做事掌握分寸感,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恰到好处,中庸。做事做人都可以用到,就可以这样继承,这就是抽象继承。这就解决了先秦诸子魅力无穷,问题多多的问题,举个例子,比方说墨子有个观点叫鬼神论,就是墨子主张鬼神是存在的,墨子为什么要主张鬼神存在,他认为鬼神可帮助一个人为善。《墨子》这本书里有篇文章叫《明鬼篇》,明鬼就是明确有鬼,开头就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为什么现在天下大乱,人心不古,道德堕落沦丧,原因就在大家都不信鬼,他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鬼,鬼神,鬼神是干什么的,专门监督我们干好事还是干坏事的,谁干了好事鬼神就奖励他,比方说让他身体健康,升官发财啊;谁要是干了坏事鬼神就惩罚他,比方说让他生病,让他破产啊等等,大家都不相信,这道德就堕落了。这个话有问题,你不是说鬼神就是扬善惩恶的吗,那我们信它,它也扬善惩恶,不信它,它也应该扬善惩恶嘛,好比一个警察,警察是抓罪犯的,不能说罪犯不相信世界上有警察,警察就不抓他了,警察才不管你信不信呢,鬼神也应该是不管你信不信我都抓呀,所以这个东西逻辑上说不通的,但可不可以抽象继承呢,可以。怎样抽象继承,就是心存敬畏。虽然我们是无神论者,不信鬼也不信神,但不等于我们可以为所欲为,胆大妄为,胡作非为,我们心里要设定一个敬畏的对象,他可以是上帝,可以是鬼神,也可以是别的,比方说敬畏真理,比方说作为国家公务员,敬畏人民,一定要心存敬畏。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人没有敬畏之心,他什么都敢干,这很恐怖的。

【画外音】墨家的鬼神论在今天看来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但我们可抽象地继承墨家主张中的合理之处,也就是心存敬畏。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他做事时就不会为所欲为了,这种继承就是对墨家鬼神论的抽象继承,那面对儒家,道家,法家等先秦诸子的思想,我们又应如何抽象继承呢?

【正文】那现在就有个问题了,怎么做,如何抽象继承呢,还是举例子,比方说法家,法家的思想是问题比较多的,有什么问题呢,无视民权,惨无人道,专制独裁。比方说法家的祖师爷管仲有个规定,就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行,农民的儿子只能种地,工人的儿子只能做工,商人的儿子只能经商,读书人的儿子只能读书。第一不能改行,第二不准串门。做农的住在一个地方,做工的住在一个地方,做商的住在一个地方,读书的住在一个地方,不要窜,无视民权嘛,迁徙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呀,我改变职业怎么不可以,他不准,无视民权。第二惨无人道,商鞅一次在渭水之滨处决人犯700余人,渭水尽赤,一条河都红了,当然看古人的书我们要打折扣听的,一条河都红了不可能,但红了1/10 也很恐怖啊,惨无人道,专制独裁,一切权力归于君主,而且按法家的主张一个国家确实是叫魅力无穷问题多多,只能抽象继承,也可以抽象继承,也就是说我们上先秦诸子这艘客船不是用旧船票也不是用新船票,是用一张新的,旧的,灰色的船票,我称之为灰船票,这个船票怎么样拿到手上呢?第一要做分析,就是诸子的思想拿过来分析一下,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做分析。第二呢,找内核,找到它合理的东西,比方儒家主张仁爱,它的目的是什么呢?维护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不好的,我们不要,仁爱是好的,我们拿过来;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它的目的是维护君主的统治,这个是不好的,我们不要,但是制度比人可靠这一条,好的,我们拿过来,它的公开公正公平,好的,我们拿过来,是把他们时代的阶级的色彩洗干净了,把所有的思想家都洗成灰色的,最后怎么样呢,再阐释,我们用今天的观点,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他进行重新解读,然后再链接到我们今天的建设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抽象继承,这也就是我们对待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态度,那可能就会有人问了,那你从先秦诸子那里,你抽象继承了些什么,我们从下一期开始给大家一一道来。